光电子技术第二章
调Q技术
2.1 调Q基本原理
一、调Q目的
1.目的:压缩脉冲宽度、提高峰值功率
脉冲宽度 | 峰值功率(1J) | 类型 |
---|---|---|
10^-3^~10^-4^s | 10^3^~10^4^s | 普通脉冲激光器 |
10^-8^~10^-9^s | 10^8^~10^9^s | 调Q激光器 |
2. 举例
- 激光测距仪
- 激光阴影成像仪
二、脉冲固体激光器的输出特性
1. 特点
a. 输出脉冲呈尖峰振荡(由许多振幅、脉宽、脉冲间隔做随机变化的尖峰脉冲组成)弛豫震荡
b. 脉宽较宽,峰值功率低
2. 原因
激光谐振腔损耗不变,一旦光泵使反转粒子数超过阈值,便产生激光,上能级粒子数因受激辐射而减少,致使上能级无法积累大的反转粒子数。只能在阈值附近工作。 增大泵浦能量也无助于峰值功率的提高,只会是小尖峰的个数增加。
提高输入能量==并不能==有效提高峰值功率:
- 泵浦功率越大,尖峰脉冲形成越快,尖峰的时间间隔越小,尖峰个数增加,输出能量增加,但峰值功率提高不多。
- 氙灯亮度一定,增加输入能量则泵浦时间加长,脉冲宽度增大。而且输入能量也不能无限制提高:氙灯和工作物质有一最大负荷。
三、调Q基本原理
既然激光上能级的最大反转粒子数受激光器阈值的限制,那么,要使上能级积累大量的反转粒子,可通过提高激光器的阈值来实现。在泵浦初期,提高阈值,反转粒子数积累。反转粒子数积累到最大时,突然降低阈值,上能级粒子雪崩式跃迁到低能级,输出巨脉冲
1. Q值定义(Qualify Factor)
Q值定义为,==谐振腔内储存的总能量与单位时间损耗的能量之比==。
Q值是评价谐振器质量好坏的指标,称为谐振器的品质因数(Quality Factor)
设腔内储能为 W,腔的单程损耗率为 $\delta$,腔长为L,介质折射率为n,则
2. 调Q途径
可见,Q值与激光介质的折射率n,激光器腔长L,以及腔的损耗 $\delta$有关。但在激光形成过程中n和L不易改变,所以只能改变损耗 $\delta$
==损耗大,Q值低,激光振荡阈值高,不易起振;
损耗低,Q值高,激光振荡阈值低,容易起振。==
3. 调Q技术的原理
调Q技术就是通过某种方法控制腔的损耗,使谐振腔的Q值按照一定的程序变化的技术。
- 泵浦初期,使腔处于高损耗(低Q值)状态,即提高振荡阈值,使激光难以起振,上能级反转粒子数得以大量积累;
- 当上能级粒子数积累到最大值时,==突然==降低腔的损耗(提高Q值),激光振荡迅速建立,上能级粒子数雪崩式的跃迁到低能级,形成巨脉冲输出。
4. 调Q过程
- 能量储存过程:低Q,增益<损耗,工作物质-谐振腔组合储能(反转粒子数上升)
- 激光产生与输出过程:高Q值,增益>损耗(反转粒子数下降)
Q值相当于一个开关
Q值低,开关关闭,储能
Q值高,开关打开,输出
Q调制器,又称为Q开关
5. 调Q技术分类
$\delta$=$\delta$~反射~+ $\delta$~衍射~+$\delta$~吸收~
$\delta$~反射~:机械转镜调Q,电光调Q
$\delta$~衍射~:声光调Q技术
$\delta$~吸收~:染料可饱和吸收调Q
6. 实现调Q对激光器的基本要求
- 工作物质抗损伤阈值高
- 上能级粒子寿命长:泵浦过程使上能级粒子增加,在没有产生受激辐射的情况下,自发辐射使上能级粒子减少,当两者平衡时就是上能级能够积累的最大粒子数。上能级寿命应该尽可能大,但不宜太大,否则会影响能量的释放速度
固体、液体激光器均可以实现调Q。但气体激光器,如He-Ne,只能在低电离情况下工作,泵浦速率不能太大,无法实现调Q运转。 - 光泵速度必须快于激光上能级自发辐射速率,否则不能实现足够多的粒子数反转
- 谐振器的Q值改变要快,一般应与==激光振荡的建立时间==相比拟
2.2 调Q激光器的基本理论
一、调Q的速率方程
1. 三能级系统速率方程
All articles in this blog are licensed under CC BY-NC-SA 4.0 unless stating additionally.